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专题读书报告会—文化与翻译(下)

信息来源:外国语学院  发布日期:2022-12-10 11:36  浏览次数:

2022年10月18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2022级法律翻译硕士(MTI)中国语言文化专题读书报告会在综合楼0506举行,主题为“颜色、文化、翻译”。

14435


《桥畔译谈新编》

《桥畔译谈》一书由各篇独立而又前后呼应的小品组成,以轻松感性的文字谈论复杂艰深的大问题,以纵观全局的方式探索翻译的本质。

崔雨萱同学结合书中政治交往和文化传播中人名翻译的事例,通过列举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地区对同一位英国首相名字的不同翻译,印证作者在书中提到的“不同地域不同侧重”观点。该同学认为,人名翻译看似简单,但由于缺少统一标准,翻译过程中会出现理解障碍,且翻译策略的选择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所以从中可看出不同译者对同一文本做出的不同考量,以及他们为文化传播,缩小文化鸿沟做出的努力。


《译心与译艺:文学翻译的究竟》

童元方女士的《译心与译艺:文学翻译的究竟》是一本翻译的随笔,主要从诗的翻译、小说的翻译、《红楼梦》的翻译以及译者译事四个方面分享文学翻译中的翻译艺术与语言魅力。

徐峥同学从诗歌翻译技巧方面切入,阐明诗意的形成是意和形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介绍列夫维尔的七种翻译方法与许渊冲的三美论等译诗理论概述,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中国古代诗歌翻译和翻译小史,体会译者匠心与认真推敲;在此基础上比较许渊冲与宾纳中外两位翻译家对同一首诗的翻译,认识到中文诗语法较为模糊,而英文诗则保留其语言中自然的逻辑性强特点,这是中诗英译的一个难点。


《因难见巧:名家翻译经验谈》

《因难见巧:名家翻译经验谈》一书收录多位内地和港台翻译家关于翻译的经验谈。其内容侧重于翻译家翻译经典的过程,如译前的准备、译时的甘苦、译后的心得,以及因此推展出来的译论等。

书中众译所萃,但无外乎严复先生所总结的译事三难:信、达、雅。基于此观点,该组同学从信达雅三个角度进行汇报,认为“信”要求译者忠于原文,翻译文章精纯准确,“达”则要求其在文意转换精确的基础之中,译文文笔流畅适宜且具可读性,而“雅”不仅指文字优美、雅致,更象征一种钻研精神,中国文字的简练,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由此可见一斑。

此外,该组同学将成为一名优秀译者所该具有的品质总结为不断学习与反省,从历来名家经验中吸取教训,在新时代新背景下,以学强翻译,以“信、达、雅”为追求,以翻译能力为基础,以翻译技术为支撑,日积月累、力行熟虑,综合运用能力讲好文章核心、展示翻译风采。


《翻译乃大道》


《翻译乃大道》一书选收余光中译论散文二十余篇,既谈翻译,也谈现代中文。作者认为:翻译须用纯净的中文。本书以散文形式写译论,熔知性和感性于一炉,文笔优美清丽。

该组同学通过介绍余光中先生的生平经历和文章文化背景,举例论证中英文差异以及中文过度西化的不妥当之处,在此基础上,该组同学对西化对中国语言文化发展的影响进行解读,认为“汉语之美,美在精妙绝伦、历久弥新”,各位同学应持有广泛的时间概念,以辩证的视角,正视语言潜移默化的改变;只有历经时间的淘洗、文化的自净,真正的汉语之美才会显现,健康的语言文化发展环境才能被构建。


《西风落叶》


《译家之言 西风落叶》是许渊冲先生有关翻译理论和实践文章的合集,集中阐述了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如“三美”“三之”“三化”等,辅有大量古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翻译实例。

杨嘉婧同学在总结许渊冲先生的翻译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从“文化传播”的方向对许渊冲先生提出的翻译理论进行提炼。在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中,翻译中国文学至关重要,其中首要确认的是译者须信任中国本土翻译理论,通过对本土翻译理论的总结,得出评判文学译本的标准,好的译本能够让目的语读者“知之,好之,乐之”。除此之外,译者应带着“文化传播”的使命进行翻译,通过翻译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精髓。


《译家之言 译境》

《译境》囊括作者王佐良先生多年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思考结晶,文笔优美,见解独到,其简劲高旷的文化散文风格,具有极高阅读价值。

郝若晗同学从译者主体角度出发,就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的关系予以分析阐述,结合书中提到的国内译者戴望舒的译诗经历,以其译诗《快乐的死者》和诗作《元日祝福》为例证,与同学们探讨得出:译者的主体性影响诗歌翻译,诗歌翻译也哺育着诗歌创作,两者两面一体,不可分割;保证翻译文本既保留原文风貌,又不失目的语的可读性。


《翻译似临画》

《翻译似临画》由翻译家傅雷之子傅敏精选傅雷谈翻译的文章与书信,配以原版书影、傅雷手稿图片和翻译研究等。傅雷的翻译以传神为特色,成就极高,传布很广,自成一种译派。

李雪纯同学以傅雷先生生平以及该书写作背景为切入点,,阐述傅雷先生的翻译态度,即传神达意和精益求精。通过总结傅雷先生对译者修养的见解,表示译者应当注重实践、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并且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翻译似临画》一书通过大量书信和书札体现出傅雷先生从事翻译事业的热情和严谨认真的态度,对于译者修养的独到见解值得同学们参考学习。


《翻译之艺术》

《翻译之艺术》为张其春先生所著,作者以中外大家,如林语堂、梁实秋、吴经熊、威利、理雅各等的大量经典翻译为案例,讲述翻译之艺术,分三大章:音韵之美、辞藻之美、风格之美。

该组同学从“三之美”角度深入探讨翻译的艺术,顾及音韵铿锵、词藻妥帖、风格多姿,与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共同阅读作者译作,启发各位同学,想要将翻译提升至艺术的高度,中英文造诣需深,以此才能文采风流,格调高妙。该书作为中国文化传播先行之著,让海内外学者体会到与众不同的翻译之美。


《译诗漫笔》

《译诗漫笔》作者为飞白,他被卞之琳先生盛赞为代表“中国译诗艺术的成年”。本书精选飞白先生专论翻译的文章三十四篇,是作者翻译思想与实践的代表作和集大成之作。

王怡同学以“译诗应译出风格”为题,介绍飞白“译事三分”的理念,对信息型、功效型、艺术型三类翻译文本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重点分享飞白“风格是译诗艺术的核心”的理念,对诗歌风格中文体风格、类型风格、个人风格分别进行分析。在机器翻译的时代背景下,飞白在《译诗漫谈》一书提出“风格译”彰显译者的主体性,指导各位同学如何把个人的翻译风格巧妙地融入在原文当中,为今后诗歌翻译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