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人文战“疫”经典“云”导读系列讲座之一,“从天花之猖到疫苗之殇——读《疫苗的史诗》,走进病毒斗士的前世今生”于线上顺利举行

信息来源:外国语学院  发布日期:2020-04-01 13:43  浏览次数:

2020年3月29日晚19:30,外国语学院人文战“疫”经典“云”导读系列讲座之一“从天花之猖到疫苗之殇——读《疫苗的史诗》,走进病毒斗士的前世今生”于线上顺利举行。

本次导读的书目是法国法国病毒学专家、世界卫生组织顾问让-弗朗索瓦·萨吕佐的人文科普经典《疫苗的史诗》,由本书中文版译者、法语语言文学研究所宋碧珺老师担任导读人,法语语言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杜一雄博士担任主持人,外国语学院科研副院长张磊教授担任点评人。共有数十名校内外师生通过线上的方式汇聚一堂,参与此次讲座。

《疫苗的史诗》一书原文为法语,其作者于免疫学一线耕耘40余年,在书中就抗病毒疫苗发展的历史进行了系统梳理,脉络繁而不乱,严谨求实且妙趣横生。

讲座一开始,杜一雄博士首先介绍了人文战“疫”系列讲座的宗旨与目的,鼓励各位听众用知识点亮学习之余的生活,积极参与人文科普活动,充实自我认知。

随后,宋碧珺从20世纪疫苗发展史最辉煌的一页——天花根除开始,依据抗病毒疫苗发展脉络和本书章节,先后讲述了天花疫苗在东西方世界的诞生及得名、初代狂犬疫苗研发经历、黄热病病原体的确定、乙肝疫苗上市历程、大流感与埃博拉病毒的命名等内容及其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故事,同时简要介绍了病毒的发现与基因测序、疫苗制备原理与临床试验及流行性疾病溯源、分级等相关知识。除此之外,她还结合我院的跨学科发展方向与特色,挖掘了“疫苗” 、“病毒”等医学词汇的得名与由来,探讨了关于知情同意的医学伦理原则、公共卫生工具的管理及流行性疾病的社会性等问题。

本次导读的部分以致敬为抗击流行病作出不同贡献的个体与群体作结。疫苗作为公共卫生工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从无畏的第一代病毒学家开始,抗病毒疫苗研发史即是人类不屈不挠探索科学真相的科技史,是人类与病毒的斗争史,更是人类认识内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成长史。宋碧珺援引本书中诺贝尔奖得主乔舒亚·莱德伯格的名言,“世界之小,如一村落。无论何处,若是病毒性疾病研究失之毫厘,为这一疏忽买单的将是全人类”,谈到流行性疾病的外部性——人类日益密切的交流和空间距离的指数级缩小,使每个个体的命运更加息息相关;个体的选择不仅定义自身,亦会对他者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每个身处社会之中的个体,应遵守国家的宏观防疫政策,以力所能及、身体力行地方式作出微观而不渺小的贡献。

随后,在线师生围绕讲座内容,就人文科普和专业性翻译实践等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张磊教授从人文角度出发,对讲座主旨进行了旁征博引的诠释,指出市场、经济、社会等因素和疾病的发生、传播、防治和命名存在着明显的互动和互塑关系,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这其中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探讨并解答。针对听众的问题,宋碧珺介绍了个人在探索法律、医学等专业门类翻译的体会,认为学术调研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对外语及翻译学习者具有重要意义。随后,在场的张清教授、田力男教授、叶洪教授和杜一雄博士等就相关问题也对导读人的导读做出了精彩的点评,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作为外国语学院人文战“疫”经典“云”导读系列讲座的第一场,本次讲座首次采用新型的线上模式,得到了院内院外、校内校外师生的大力支持与广泛关注,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本学期,外国语学院将会继续举办以多语种为特色、以人文助学为主旨、以外语复合型学习为目标的系列活动,诚挚为校内外师生奉上人文经典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