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在北京最美好的季节,在金秋和煦阳光的照抚下,大学英语教研室文化课组的团建如期举行。
文化组课程包括了跨文化交际、英语影视与文化、西方主要国家概况、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如果有一个地方可以同时展现中西方文化,那一定非中国国家博物馆莫属。
恰逢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在国博展出,再加上常设的古代中国展,完美地契合了文化组的团建目的。
古罗马文明展既是2022“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的旗舰项目,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来自意大利26家国际级博物馆的308套共503件珍贵文物讲述了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世纪意大利半岛的罗马化进程,不仅展示了意大利起源的文化多样性,也彰显了奥古斯都统一意大利半岛后国泰民安、文化繁荣发展的盛况。
11个主题单元从序幕、族群的记忆、语言的流变、诸神的崇拜、罗马的扩张、城市的规划、信仰的演变、奢华的时代、众生的面相、凯撒的后裔、时代的见证完整地呈现了历经时间洗礼、时代变迁的古罗马文明全貌。精美丰富的随葬品,反映了不同族群、阶层、性别的墓葬习俗,也可以一窥贵族的生活情境;不同铭文的石碑,让后人得以了解意大利文在向拉丁语系同化过程中的原始特征;众天神及英雄人物的雕像,在对比中呈现不同信仰的差别和特性。看展的老师们好好享受了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纷纷拍照留取图片作为上课的资料,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和代入感。
从遥远的地中海回到国内,接下来参观古代中国展。它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八个部分,走在其中有一种很强的穿越感,像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徜徉。以前只在历史课本上见过的司母戊大方鼎(现名后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活生生就在眼前,诉说着商朝青铜冶炼技术的登峰造极和中华文明的灿烂;三星堆出土的纵目祭祀面具气场强大,威严感和庄重感扑面而来。一件又一件的珍贵文物激起了看展老师们的民族自豪感,大家一致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看完两个展览,感受了中西文明的碰撞,大家都有意犹未尽之感。这种潜移默化的学习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加强了不同课组之间的交流,增进情感沟通,加强团队精神,最终服务于教学。这也是刘艳主任发起团建活动的初衷。
参与看展的王立平老师有感而发,用原创的顺口溜表达了对此次团建活动的肯定。
壬寅仲秋己卯日,
秋高气爽好日子。
九女天安门聚齐,
步入国博看历史。
先看展览意大利,
欧洲文明发源地。
再观中华文明史,
认真讨论来对比。
看罢展览再走起,
前门网红打卡地。
环境独特享美食,
店名就是局气儿。
团建学习好兴致,
拍照要有好姿势。
祝愿众多姐妹们,
快快乐乐好身体。
文/李丹
审/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