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党性教育,引导青年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自律意识,外国语学院本科生英语德语党支部与翻译党支部联合开展以“感悟时代光影,汲取奋进力量”为主题的党日活动,组织支部成员于11月2日赴中国电影博物馆参观研学。

中国电影博物馆坐落于北京东北郊,这座宏大的建筑不仅是一座文化地标,更承载着独特的红色印记。它的建立与发展,深深融入了新中国文化事业建设的脉络,见证了中国电影如何在党的领导下,从战火纷飞的岁月中走来,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并最终蓬勃发展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中国电影博物馆本身就是一部立体的、关于中国电影事业在党的关怀下成长壮大的“编年史”。

同学们循着博物馆精心设计的编年脉络,从“电影的发明”展区开启对电影发展史的探寻。在这里,皮影戏、走马灯这些古老的光影游戏,揭示着人类对动态影像最初的渴望。而当那台标志着世界电影诞生的、笨重而珍贵的卢米埃尔兄弟放映机映入眼帘时,大家仿佛听到了1895年巴黎咖啡馆里《火车进站》首次放映时,观众们惊慌躲避的惊呼。这一开端,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现代艺术的形式基础,也预示了它即将改变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

同学们顺着历史的阶梯而上,便进入了中国电影的殿堂。从《定军山》的京剧一嗓,到左翼电影运动吹响的救亡号角;从延安电影团在窑洞里开创的人民电影事业,到新中国成立后《英雄儿女》《上甘岭》等影片洋溢的革命激情与英雄主义。一个个熟悉的电影画面、一张张泛黄的剧本手稿、一台台历经战火洗礼的摄影机,无声地讲述着中国电影如何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电影不仅是娱乐,更是在党的指引下,记录历史、鼓舞士气、塑造民族精神的文化基石。

穿过历史的厚重,我们来到了技术博览区。从手摇放映机到数字IMAX巨幕,从手工上色的胶片到如今的CG特效,技术的迭代清晰可见。在修复师工作台的直播画面上,我们看到了他们对老旧胶片的精心呵护。这不仅是技术的修复,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确保那些承载着民族记忆的经典影像,能够穿越时间的侵蚀,永远鲜活地传递给后世。

展览的终点是宏伟的环形IMAX厅,当你坐在这里,观看一段修复后的经典影片集锦时,之前所有展厅积累的历史感与科技感在此刻交汇、升华。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从胶片到数字,这条波澜壮阔的百年光影长河,最终流淌到我们面前。走出博物馆,回望这座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建筑,法大学子深切地感受到,中国电影的历史,就是一部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不断创新、服务人民、记录伟大时代的奋斗史。这些光影,不仅是艺术,更是刻录在民族血脉中的记忆与丰碑。

参观感想:
这次参观中国电影博物馆的经历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也大大激发了我的求知欲,给予了我许多思考。电影的发展历程,是科技进步的缩影,也是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历程。作为宣传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思想的独特文化阵地,电影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作为反映社会现象的独特工具,电影引发了人们对各种社会问题的重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歌颂。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这是中国电影人的深刻写照。
——法翻2501王梓珊
今日参观电影博物馆,革命影片中先辈的奋斗身影与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交相辉映。从黑白胶片到银幕盛世,每一帧光影不仅记录着峥嵘岁月,更传承着不朽精神。作为政法学子,我深感当以光影为鉴,以法治为纲,在这条正义之路上坚定前行,为法治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翻译2402崔明阳
电影博物馆里,时光似被光影揉碎后重新铺展。老式放映机带着岁月锈迹,静静陈列着电影诞生的最初模样;泛黄的剧本与海报挂在墙上,字里行间、色彩纹路里都藏着创作者的用心。互动区的技术体验,让人直观感受从胶片到数字的跨越;顶层影厅的经典混剪响起时,不同年代的故事在此刻共鸣。原来电影从不是孤立的画面,而是装着时代记忆、能勾连起所有人情感的特殊载体。
——翻译2401金卓欣
今日于中国电影博物馆,从“百年历程,世纪辉煌”的史诗中,我深刻感受到中国电影与民族命运的同频共振。尤其看到《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成为国歌,那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从银幕唱响神州,让我震撼于文艺作品凝聚民族精神的磅礴力量。我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与使命——要让这些承载着红色基因与时代强音的中国故事,跨越语言,打动世界。
——翻译2401张百涵
走进中国电影博物馆,仿佛踏入热血又童趣的光影世界。革命电影展区里,《地道战》的智慧、《红岩》的信仰直击人心,这些老片如“火把”,既照亮过往昔,也让如今的我感受到深厚家国情怀。动画展厅则满是回忆,《大闹天宫》的灵动、《葫芦兄弟》的亲切瞬间唤醒童年,惊叹于中国动画人用老手艺讲好中国故事。此行不仅是观展,更是与历史、童年对话。
——英语2502徐若童
中国电影博物馆不仅展示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更承载了一代代电影人的匠心与奋斗。每一个镜头、每一帧画面,都饱含着情感。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美术电影区,当分镜、人物设计图等原稿出现在我面前,我仿佛跨越时间看到了艺术家们伏案创作的场景,深受感动。参观了博物馆,我更加励志要传承这样的精神,为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法翻2501邓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