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8日,北京深秋一个安静的周五下午,大英教研室人文教研讲堂第10讲如约开启。本期的主题是“聊中国茶,享一盏香”,主讲人为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沙丽金教授。此次讲座由大学英语教研室李丹副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田力男教授、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刘艳、副主任张文娟、张卓娟及全院30余位教师参加了本次讲座。
沙丽金老师行茶多年,对茶有很深的感悟和体验。她首先解读了“茶”字的构成——人在草木中,瞬间把老师们带入了大自然的怀抱。然后从茶的起源和发展讲起,从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72毒,得茶而解之开始引出茶从食用、药用到饮用,从唐煮到宋点再到明泡等饮茶烹制的发展过程。最后到中国茶的核心内容——根据加工工艺划分的六大茶类,详细介绍了每一类茶的特点、产区和代表品种。整个过程娓娓道来,不疾不徐,关键词还用了中英双语,尽显外语学院特色,让老师们对这片树叶的了解越来越系统而清晰,家里那么多茶终于可以分门别类、各就各位了。
除了基础理论知识,沙老师还把茶从物质层面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提升到了精神层面的“琴棋书画花酒茶”的高度。她分享了自己对茶的体验,从用大杯沏茶解渴、提神,到静心泡茶,随着注水、出汤到入口,整个心神安住当下,心生欢喜。从多年习茶过程中获得的笃定感,使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关系顺畅、流动而自然。由此,行茶的过程可以提升生命的质量和状态。这一番充满智慧的分享,让大家陷入沉思,当我们面对纷繁事务之时,是被情绪裹挟还是借由茶收回心神、安静做事,似乎可以做出选择。身教胜于言传,沙老师当天的状态本身就是对笃定感最好的诠释,通透、轻盈、自在,如茶汤般优雅,充满了滋养和温暖。
理论知识部分结束之后,进行了有关茶的分享和互动环节。老师们纷纷拿出自己喜欢的茶,并用刚刚学过的茶知识进行分析分类,还就一些有关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陈晖老师分享了一款云南芽苞茶,也称雀嘴茶,该茶很特别,暗红色的芽头、娇嫩欲滴,像极了小雀鸟的嘴巴,想必茶汤一定鲜爽而美味;张文娟老师介绍了河南信阳毛尖的品质特征和品茗体验,也关注了绿茶的投茶量与健康的问题;刘艳老师分享了喝红茶的体验并作为大英教研室主任和人文教研讲堂的发起人,进行了总结发言。她讲述了发起人文教研讲堂的初心,最初只是完成教务处的“作业”,基层组织每个月组织两次活动,但随着每一场主讲人带来的惊喜,她意识到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而这个平台就是可供每位老师发光的舞台,希望越来越多的老师能走上这个舞台,发出自己的光,彼此照亮、相互引领,成为学习的共同体和情感的共同体。
整场讲座就像是一场由茶而起的云端聚会,激发了大家对茶的兴趣,期待下次合适的时间,生火烹茶、温杯烫盏,来一场真正的中式茶会。
“人文/教研讲堂”是大学英语教研室创设的系列讲座活动,定期邀请教研室内外嘉宾开展线上、线下的人文、教学、科研等主题的讲座和集体讨论活动,旨在为教研共同体提供教学探讨、科研合作、情感交流的平台。
文/李丹
审/沙丽金 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