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汉俄翻译水平 助力讲好中国故事 ——外国语学院2021年学术讲座第3场

信息来源:外国语学院  发布日期:2021-04-30 11:03  浏览次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完成这一艰巨使命,外语人要借助翻译这一沟通中外文化的桥梁。为响应党的十九大号召,破解俄语翻译难题,2021年4月29日,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语言文学研究所有幸邀请到来自西安外国语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化中心的主任杜布阔娃·奥莉卡·弗拉基米罗夫娜教授,在科研楼A920为本院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中俄法律翻译家黄道秀教授莅临指导,俄语所所长丛凤玲副教授为本次讲座的主持人。

杜布阔娃教授通过旁征博引名家论点,从不同角度诠释何为翻译和翻译的作用。实际翻译过程中,译者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其精神内涵,同时要兼顾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教授还着重介绍了笔译和口译在实践中的区别。不同于笔译,口译由于无法现场借助词典等工具,出错率高,但容错率低,虽然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进行补充和更正,但口译工作者仍需大量练习来提升翻译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

除了介绍翻译知识,讲座的另一个主题是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在中国文化外译的过程中,对译者而言最大的挑战无外乎是对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和专有名词的翻译,要解决此类问题需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除了专有名词的特殊译法,教授还提到在翻译过程中需注重文本的语体和整体协调性。在翻译完成后要回读译文,看是否存在语法问题,是否符合原文语体,是否正确传达原文作者的意图等。杜布阔娃教授还热情耐心就中国文化外译的细节问题同大家进行交流。 

本次讲座兼具了理论内容和翻译实践,主讲人用幽默风趣的俄语展示了新时代翻译的特点和要求,为翻译实践及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其分享的宝贵翻译实践经验使在座师生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