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文学讲座“托马斯·曼与德意志民族性”顺利举行

信息来源:外国语学院  发布日期:2019-11-15 14:00  浏览次数:


20191111日下午14点,由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语言文学研究所和德国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德国文学学术讲座“托马斯•曼与德意志民族性”在学院路校区科研楼A920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主任、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黄燎宇教授担任主讲人,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磊教授、德语语言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小龙、教务处副处长王强副教授应邀参加,德语语言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李烨担任主持,来自德语所和英语所的多位老师和研究生参加了这次活动。

首先,黄燎宇教授提纲挈领地勾勒了德意志民族的历史地位和文化贡献。他指出,如果把始于宗教分裂的三十年战争视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意志就是三次世界大战的始作俑者,而这三次世界大战都对中国的历史、政治、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德国人的文化创造力也举世瞩目。他们是公认的哲学民族、音乐民族、文学民族。德国人的两面相迫使人们对于其民族性问题进行思考。

随后,黄燎宇教授介绍了托马斯·曼在德语文学和世界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他说,托马斯·曼是诺奖得主(1929年),被誉为“20世纪德语文学第一人”和“最具德意志特色的作家”。如今,德语国家的托马斯·曼协会有六个之多。2016年,德国政府还买下了托马斯·曼流亡美国时位于洛杉矶的旧居,将其改造成为跨大西洋的政治和文化对话论坛。他对当代德国的政治意义可见一斑。

黄燎宇教授进而指出,讨论德国的民族性问题绕不开托马斯·曼其人其作。一方面,托马斯·曼本人从家乡文化到语言特色到艺术风格都非常的德意志,另一方面,他在小说和政论中对“何为德意志”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和持久的思考。从《一个不问政治者的看法》等一战期间的论战文字到长篇小说《魔山》再到演讲稿《德国和德国人》以及长篇小说《浮士德博士》,他一直在追问涉及德国的历史和文化命运的诸多问题,如德国在欧洲和西方世界的特殊地位,音乐对德国人的世界观和民族心理的影响,德国人根深蒂固的唯美主义、唯心主义和浪漫主义倾向等等。

在场师生都认为黄燎宇教授的讲座立意高远,观点新颖深刻,既能高屋建瓴、又能融会贯通,大家与黄教授进行了积极的交流和热烈的探讨,讲座结束大家仍意犹未尽、不舍结束。黄燎宇教授的讲座为我院师生研究托马斯·曼、研究德国文学开辟了新的视野和思路,大家纷纷表示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