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S-CUPL

学术研究

新闻动态

《语言与法律研究》创刊仪式成功举办

外国语学院 2019/06/10 10:19


201966日,由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语言与法律研究》创刊仪式在学院路校区科研楼B209会议室成功举办。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的多名专家、校内领导、专家和实务界人士出席本次活动。

本次创刊仪式由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张清院长主持,张清院长对到场的校内外嘉宾表示欢迎,她表示学院对《语言与法律研究》的创办事宜十分重视,今后将会尽全院之力将其办为具有高度学术影响力的刊物。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教授首先致辞,时建中教授对《语言与法律研究》创刊表示祝贺,同时对外国语学院积极搭建学术平台,推进交叉学科研究及建设的举措作出高度评价。

在揭牌仪式环节,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教授、司法部研究室副主任李富成、北京大学袁毓林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张法连教授共同为《语言与法律研究》揭牌。

揭牌仪式后,《语言与法律研究》主编张法连教授对本刊物的基本情况作出介绍,他首先介绍了刊物的创刊契机,法律英语和目前急缺的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有着密切关系,是涉外法律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法律英语复合型人才是成为涉外法律人才的必经阶段,在法律英语教育方面我院目前已经走在国内前沿,同时也和学校的主流发展达成了有机融合,学术期刊作为学科发展的主阵地,是我们发展法律英语专业建设及学科建设的重要平台,目前国内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法律是法学学科的一个弱项,法律语言交叉学科的专家也十分稀缺,创办《语言与法律研究》这一学术期刊响应了时代的号召,对推动全国范围内法律英语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与会人员纷纷对《语言与法律研究》的创刊表示祝贺,同时围绕创刊情况进行了交流。

司法部研究室李富成副主任指出,法律语言方面的研究适应了时代需求,他从实务部门的角度对刊物目前所设置的栏目提出了意见,提出本刊栏目应和立法部门、执法部门的需求进一步对接,应该对立法、执法中的语言规范化使用投入足够的关注。

中华全国律协副秘书长李海伟先生指出,目前涉外律师培养是律师协会的重要任务之一,期盼《语言与法律研究》的创办助力律师行业,期待今后有着更多的合作。李海伟先生还提出办刊过程中应重视刊物的权威性、前瞻性和实用性。

北京大学袁毓林教授针对创刊之后的发展给出几点建议,他对几个目前法律语言学交叉学科值得关注的研究切入点进行解读。袁教授强调,语言是法律的重要载体,如果可以通过优秀的杂志联络多个学会形成合力,打造出学界知名品牌,将会对构建完善的学术生态圈有着巨大促进作用。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郭龙生教授指出,目前国内在法律语言学研究方面的成果有所欠缺,《语言与法律研究》的创刊对于填补这一学术领域空白有着重要作用,同时郭教授建议杂志在今后的经营中应增加同实务部门的联系,涉外法律语言人才的培养中强调实用性,强调应服务于外语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

北京外国语大学马会娟教授从翻译研究的角度对《语言与法律研究》这一刊物创办情况作出评价。马教授指出,在翻译研究这一学术领域,交叉学科的发展十分迅速,将法律特色融合于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做法十分切合目前的学术动态方向。在办刊方面,马教授强调约稿的重要性,同时应重视自然来稿,尤其是在读博士生和青年学者这一作者群体。

《中国外语》副主编常少华先生对办刊各个环节中的难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解读,期刊的内容研发、选题以及刊物的对外传播等方面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同时应该丰富投稿方式、投稿平台,与时代接轨,制作电子期刊发布平台,发布及时的新闻推送,重视出版社的作用,通过有效的宣传达到短时间形成良好效益的目的。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舒国滢教授指出,创办刊物的定位和水准十分重要,法律语言是十分宽阔的研究领域,在这个研究领域中我们如果想要办出自己的刊物特色,引领学术前沿,必须严格把控稿件质量、确保各个专栏的学术前瞻性及供稿者的学术敏锐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周长银教授从期刊服务于学术价值和人才培养的角度对《语言与法律研究》刊物的定位作出高度评价,同时提出如何平衡语言和法律之间的关系,如何平衡理论研究和实务之间的关系是接下来面临的重要问题。

司法部研究室张鹏飞处长表示,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创办《语言与法律研究》这一举措把握了时代的需求,抓住了历史的脉搏,法律语言人才的培养是外国语学院当仁不让的历史重任,本刊物的研究平台广阔,内涵丰富。同时张处长指出,刊物的栏目应更加具有实用性,适应语言和技术相结合、媒体化这两个重要趋势。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栗峥表示科研处将会全力支持外国语学院创办《语言与法律研究》刊物这一举措,学术刊物在聚集科研成果能力方面有着指导性作用,是学校科研处十分重视的学术阵地。科研处将与学院一道共同致力于刊物的创办和发展。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姚泽金对本刊物立足语言学、适当交叉法学的定位作出高度评价,同时阐述了语言学同新闻传播学也拥有密切关系,具有学科交叉可能性。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阚明旗副社长表明出版社方面对创办《语言与法律研究》全力支持的态度,同时对具体的刊物发行政策和情况进行介绍,提出审稿的重要性。

《比较法研究》副主编丁洁琳指出,《语言与法律研究》的刊物定位应以语言学研究为基础,着重收录与法律相关的语言学研究成果,从这个角度来说,本刊物的定位应当既是基础研究,也是应用研究。

《政法论坛》编审寇丽对《语言与法律研究》创刊表示祝贺,同时感谢外国语学院对《政法论坛》编辑的支持,建议刊物首期约到高质量学术稿件。

最后由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书记李国强教授进行总结发言,李国强教授表示创办《语言与法律研究》对于外国语学院来说是一项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的举措。将外语和法学相结合、培养优秀的涉外法律人才是新时代国家的需求,学院在进行教学体制改革、构建 "法律+外语"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同时,也必须力抓科研建设、构建属于我们的学术平台和阵地,将其创办为学界优质的期刊品牌。


附《语言与法律研究》期刊介绍:

《语言与法律研究》是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一本致力于语言与法律关系、法律语言文化研究的学术期刊。该刊旨在为开展中外法律语言教育、法律语言文化与测试、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研究和经验交流平台,以便更好发挥法学、法律外语教育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推动我国法律语言研究和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发展,保障和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该刊与国际学术前沿接轨,审稿制度和编辑体例严格遵从国际惯例,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编委会,实行同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目前每年出版 2期。

《语言与法律研究》主要发表有关语言学与法律、中西法律语言文化对比、法律外语、法律翻译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关注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法律语言文化、法律外语教学与测试、法律翻译等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本刊设有以下主要栏目:理论探索、语言研究、教学研究、课程研究、翻译研究、测试研究等。本刊热忱欢迎具有创新性、学术性和指导性的高质量论文投稿,着力推介原创性理论成果与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及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