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文学所第六场文学读书会顺利举行

信息来源:外国语学院  发布日期:2018-06-28 09:36  浏览次数:


6月14日下午,由英语语言文学所主办的本学年第六场(本学期第三场)文学读书会于我校昌平校区英语专业办公室顺利举行。本次读书会由英语语言文学所副所长张磊副教授主持,谢娟副教授担任导读人,多名老师与学生参加。本次读书会所选书目为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1943- )的《理论之后》(After Theory)。伊格尔顿是当代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也被公认为当代英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学评论家之一,其文本《理论之后》兼具诗意的文字和幽默的语言结构,为我校师生提供了一个研究和学习文学理论的清晰范本。


裹挟于时下各种理论都在宣称的“终结论”,如“文学的终结”、“意识形态的终结”、“历史的终结”等等,英国左派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通过《理论之后》宣布了“理论的终结”,即“文化理论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很久了”。伊格尔顿的言论表面上看似偏颇,事实却并非如此。他的“理论”有所特指,就是以法国(后)结构主义为代表的后现代理论,他称之为“文化理论”(cultural theory)。实际上,一直以来伊格尔顿都在为 “理论”的合法性做辩护,例如他在初版于1983年的《文学理论导论》一书中早就说过:“对理论的敌视通常意味着反对别人的理论,而同时也忘记了自己的理论。” 研读《理论之后》我们也可以发现,伊格尔顿绝非一般地反对理论,而是通过“理论之死”这种振聋发聩的形式宣扬文化批评的黄金盛世已不复存在,唤醒人们对于后现代理论之局限性的反思,并试图构建一种适应新时代的新理论。在导读过程中,谢娟副教授引导大家进行了文本细读。讲座伊始,谢老师首先就伊格尔顿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现状做出了阐释,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并不过时,只是由于现在的左派过于从小处着眼而忽略了宏大叙事,使得它现今的地位有些尴尬;通过受众、教会与上帝之间的关系,肯定了文学理论并不是像教会一样以第三者的身份存在,而是像桥梁一样连接着读者与各种文化视角;继而阐明了知识分子对外界产生影响的路径:神学——哲学——科学——文化理论。接下来,谢娟副教授就书中的各个章节进行了更加细化的讲解,其中关于文化与宗教、真理与美德、以及文化与权力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引发了大家热烈的探讨。文化与宗教之间有着交错复杂的关系。不管文艺理论界如何宣称“上帝已死”的论断,宗教都以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进行着强力回归,对宗教的暗指和信仰的膜拜早已刻录在文化的方方面面,换句话说,宗教并没有消失,而是以变体的方式融合到了其他事物之中。其次,大家还对道德与真理的概念做了辨析。道德在当今社会仿佛是一个压抑性的存在,是一种政治正确的必须,事实却并不如此。道德与真理一起,都具备参照性、相对性与变化性,在看待问题的时候必须有一个立足点,否则若用人性来解释一切,就难免成为人脱罪的理由,从而陷入相对主义的陷阱。再次,权力成为文化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作者指出,权力使当权者异象化,使他们产生优于常人的错觉,使他们陷入自恋,而现实则成为他们自身欲望的折射;权力滋生“唯我主义”,其特质像“性”一样,摆脱不了幼稚的痕迹。最后,通过研读本书,在座师生得到了许多思考与启发,一种理论之后必将是另一种理论,没有理论,我们将无法认清世界,了解现实,明白自我。


本次读书会,大家讨论热烈,收获颇丰。英语语言文学所今后将一如既往地保持读书会的优良传统,为我校师生提供学习与交流的重要平台。

外国语学院

2018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