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国内外国文学学者间的学术交流,进一步推动我国外国文学事业的发展,2017年11月25日,由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研究所主办的中国政法大学首届“外国文学青年学者高端论坛”在学院路校区科研楼B209成功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8所国内著名高校的青年知名学者代表齐聚法大,共同探讨当今外国文学研究的前沿与动态。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教授、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田力男教授、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叶洪教授出席本次活动。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张磊副教授主持会议。
中国政法大学时建中副校长为此次论坛致开幕辞,他首先对论坛的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简要介绍了中国政法大学的发展历史,对外国语学院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青年学者是学校、学院、学科的希望,对推动我国外国文学事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接着,田力男副院长代表外国语学院为此次活动致辞,她向与会人员简要介绍了外国语学院师资和文学学科建设情况,对嘉宾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强调了文学研究对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性,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并期待论坛活动每年举办。
(图为时建中副校长致辞)
(图为田力男副院长致辞)
上午,清华大学王敬慧教授以澳大利亚作家克里斯托斯•思奥尔克斯的小说《掌掴》为例,深入探究了多元文化社会景观这一议题。一记耳光牵出不同文化、不同儿童教育方式的对峙,在多元文化社会这一问题似乎是无解之题,而王敬慧教授对小说抽丝剥茧,从中找出了可能成为解决该困境的中国元素。北京大学丁林棚副教授从时间的主观构建性入手,引经据典,为大家梳理了从“现代性”到“不一样的现代性”、再到“迫近性现代化”的演变,阐释了时间与民族性构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阿特伍德小说《浮现》中时间性的冲突恰恰体现了时间的主体性和民族性。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峰副教授为大家带来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当代英国流散小说》。这本专著不同于以往的流散文学研究,它将视野聚焦到后殖民语境中的当代英国流散小说,从不同的方面探讨了其独特的价值和贡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韩颖副教授以艾·巴·辛格的短篇小说《最后一个魔鬼》、《镜子》为例,结合犹太教魔鬼的意象从虚构时空中小说角色所面对的魔鬼、创作时空中小说作者所面对的魔鬼以及批评时空中小说评论者所面对的魔鬼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得出魔鬼即是自身的结论。韩颖副教授视角新颖,她的阐述令人耳目一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唐建南副教授首先梳理了生态批评研究路径的发展:从单一到多元,从荒野到物质,从地方到全球。她着重强调了启示录文学的重要性,并细致分析了加拿大作家阿特伍德的启示录小说《洪疫之年》中废市、大院以及伊甸崖三重空间的建构以及摧毁,得出当前生态社会危机的出路在于建构一个使人产生依恋、宣扬地方正义、多元开放之地的结论。
(图为专家发言)
下午,中国政法大学张磊副教授做了题为《从“见”证到“声”证——浅论小说中的音乐叙事》的发言。不同于以往将小说与音乐在形式上的相似作为研究对象,张磊副教授将研究视角转向音乐在小说中的主题、意识形态层面的作用,指出音乐这一与语言“异质”的符号在小说中“显示”又“掩饰”的信息涉及到解码者的意识形态、立场和观念,是意识形态争夺的场域。北京科技大学范一亭副教授结合《文学的世界共和国》一书,对“后莫言”、“后诺奖”时代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究。他认为,我们应该抛开传统的世界文学中争执不下的因素,或许可以借助鲁曼的系统论为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指明方向,从而实现“后诺奖”时代世界文学大系统的视阈下高效的学习和沟通。中国政法大学蔺玉清副教授以《伊什梅尔·里德的多元文化主义思想脉络》为题,采用文化研究的方式,为我们梳理了里德文化思想的衍变发展,并解读了里德在杂文写作中为文学多元文化理论与实践做出的巨大贡献。中央财经大学霍盛亚副教授从文学言语行为的角度对小说的“逼真性”进行了分析,在共时性与历史性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小说文本的文化逼真性、文类逼真性及情感逼真性三种类型,并通过三种逼真性建立了作者与小说文本以及小说引起的行为之间的关系。中国政法大学讲师张珊珊从时间维度出发,对《少年维特之烦恼》进行了阐释。她指出,《少年维特之烦恼》作为德国启蒙晚期的作品,一方面在时间维度上回应着启蒙时代历史时间化进程的语境,另一方面也通过维特的自杀指示出现代性主体孤独迷茫的生存状态。十位发言嘉宾相继完成主题发言后,论坛进入了互动环节,各位专家对其他专家及听会人员的提问作出回答,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最后,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叶洪教授为参会嘉宾颁发了发言证书及参会证书。
(图为专家发言)
此次论坛为北京乃至全国的外国文学研究青年学者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使得外国文学青年学者有机会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外国文学领域的前沿话题,追踪学术热点,开拓学术视野,启迪学术灵感,促进交流合作。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作为论坛主办方,表示未来将会再接再厉,继续办好外国文学青年学者高端论坛,为中国学术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大家合影留念)
外国语学院
2017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