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S-CUPL

学术研究

新闻动态

耿力平教授作客我校名家论坛,探讨简•奥斯汀与情感小说

外国语学院 2015/05/11 15:59

 

2015年5月8日下午两点,我校名家论坛第152期在昌平校区端升楼103教室举行。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理事、中国加拿大研究会理事,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加文化教育交流中心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多伦多大学教学实习基地负责人耿力平教授为我校师生做了一场题为“简·奥斯汀与情感小说”的精彩演讲。本次讲座由科研处主办、外国语学院承办,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张磊副教授主持。

 

 

耿力平教授首先梳理了十八世纪英国情感小说的脉络,总结了其变迁发展的特点,特别是其中所包含的社会、政治和哲理因素,以及这类小说的创造特征和表现手法。

紧接着,耿力平教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方法,分析了简·奥斯汀的情感小说如何超越政治的局限性。从认知论的角度描写人物和他们所处的社会,从而表现出可贵的兼容性和创新性,使英国情感小说的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将其提升到历史的新高度,分析的同时也揭示了奥氏文学风格形成的历史和家庭原因。纵观奥斯汀的六部小说,其中主要人物的塑造和发展都是在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认识他人、如何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完成的。不过,这个过程的描绘总能令读者感到愉悦,因为奥斯汀巧妙地寓谆谆教诲于幽默的反讽,她的表达既生动活泼又痛下针砭,取得了艺术与教导的完美统一,正是这些小说给读者带来唯物主义认识论方面的启迪。

最后,耿力平教授从历史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在法国大革命前后这个特殊时期内,英国的保守与改革两派小说家如何通过小说这个艺术形式来反映各自的政治诉求,以及这类小说的创作特征和表现手法。揭示了奥斯汀小说与英国小说传统的关系,以及作者对于传统的借鉴与创新。奥斯汀发展了戏剧小说,解决了詹姆斯、狄更斯等作家无法解决的问题,创造了圆形人物,打破了西方文学史上正面人物完美无缺的传统。奥斯汀的客观描述手法也是英国小说史上的首创。

此次讲座内容丰富、材料新颖、分析深入,受到师生热烈欢迎,讲座后,在座师生纷纷表示在更加深入了解奥斯汀的小说的基础上,对小说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