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6日,“新时代的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观摩研讨会在中国政法大学海淀校区举办。本次教学观摩研讨会分为开幕致辞、主旨发言、思政课展及大会发言三个单元,旨在通过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探索外语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之道,以进一步提升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质量。本次活动由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院工会与各研究所、教研室联合承办,全体外语教师参与观摩与研讨。
研讨会的第一单元由外国语学院工会主席李崑岩主持。 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李国强致开幕辞。他指出,“立德树人”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师肩负的神圣使命。外国语学院应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站位和教学水平。学院鼓励教师们在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基础上,善于从世界文明中挖掘思政元素,充分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李国强教授致辞)
(外国语学院工会主席李崑岩副教授主持开幕式)
研讨会的第二单元主旨发言由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刘艳主持。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清和副院长张磊分别受邀发言。
院长张清以“课程思政融入涉外法治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为题,深入探讨了课程思政融入涉外法治外语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她指出,涉外法治外语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导致涉外法治外语人才德育培养不能仅仅依靠课时较少的思政课程。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张清教授呼吁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将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中,以培养合格且优秀的涉外法治外语人才。
(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清教授做主旨发言)
副院长张磊以“从宏观到微观:外语课程思政的‘大’节与‘细’节”为题,解析了课程思政的四个核心问题:何为课程思政?课程为何思政?课程思政何为?以及如何实施课程思政。他通过外国文学课程的案例,生动展示了如何在教学中巧妙融入思政元素,并提出了课程思政的两种主要实施方式:显性与隐性的结合,以及严肃性与趣味性的平衡。张磊教授还强调了课程思政的“有组织”化,即从单一课程扩展到课程群,构建一个全面覆盖、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
(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磊教授作主旨发言)
(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刘艳副教授主持主旨发言环节)
思政课展示环节由大学英语教研室副主任张文娟副教授主持,来自不同教研室和研究所的教师代表分享了在课程思政方面的宝贵经验和创新实践。
(大学英语教研室副主任张文娟副教授主持思政课展示环节)
在新闻英语课程中,来自大学英语教研室的管雯老师善于从语言学和外语学科视角把握外语课程思政内涵,以同一事件(一带一路)的不同媒体报到为抓手,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和思政支架,帮助学生从学科视角挖掘语言背后隐含的价值内容;在学术英语课程中,来自大学英语教研室的刘建波老师用生动的案例展示如何在课程中挖掘思政内涵,有机融入思政内容,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组织教学,确保思政目标的达成;在法律英语课程中,来自研究生教研室的徐新燕老师以侵权法中的一个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循序渐进的授课过程,实现了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的有机融合;在法律专题口译课程中,来自翻译所的付瑶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分享,从课程和教学的解读阐明了育人与育才的伴生关系,构思了法律翻译伦理教学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特点;在法律西班牙语课程中,来自西班牙语教研室的刘乐然老师通过教学案例的选取、任务的设计,有机协调了语言教学与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客观看待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加深民族自豪感,以及对自身和其他文化差异性的认知,实现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管雯和刘建波老师做思政课堂展示)
(徐新燕和付瑶老师做思政课堂展示)
(刘乐然老师做思政课堂展示)
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田力男在总结发言中肯定了举办这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强调了思政课程在育人育才中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我校对思政课程的质量要求,以及各类与思政相关的赛事。她指出,课程思政赋予了外语教师更高的使命和更大的责任,也为外语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田力男副院长做总结发言)
最后,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艳萍致闭幕词。她首先祝贺此次教学观摩研讨会的圆满举办,同时也强调了这次会议不仅标志着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课程思政建设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更在外语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道路上,为学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提供了深刻的启示。这不仅是对外国语学院三十年辉煌历程的回顾与庆祝,更是对未来教育事业的深切展望与美好期许。
(张艳萍副书记致闭幕词)
课程思政教学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要求每一位教师持续不懈地探索与创新。本次教学观摩研讨会为外国语学院的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珍贵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使大家得以共同分享经验、交流思想、激发灵感。外语教师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致力于不断挖掘和丰富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索创新的教学路径,以推动我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迈向更高的层次,实现教学与育人的双重提升。
文字:刘艳、张文娟
审核:综合办、院工会
审定: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