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绍攀,2009级英语专业本科生,现任职于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昌平支行。
2009年的秋天,手捧着录取通知书,踏上北上的列车,我来到了法大。法大的秋天颜色是金黄的、褐红的,宪法大道两旁是随风飘舞着的银杏金灿灿的叶子,婚姻法广场周边的柳树依然绿着,那条长廊上缠绕的绿藤颜色浅了很多,还有一些不知名的植物满树都是红叶子。
顾不及欣赏秋景,拖着一个行李箱,我到主楼顺着格局图找到了外院办公室。当时外院学生会已经开始准备新生的迎接工作,但离开学还有两天时间,我是外院第一个提前了两天到学校的,而那时宿舍还没分好,住宿成了问题。我记得当时是张继勇和徐旸师兄在值班,张继勇师兄把我领到宿舍楼传达室里,跟宿管大叔说明了情况,我便得以暂时安置,等待开学。后来得知徐旸是我的嫡系师兄,所以在等待开学的那两天,他带着我熟悉了校园,给我讲了很多关于大学选课、社团的事还有外院的一些事。当时的我对大学充满了憧憬,听着师兄讲的种种,不免既兴奋又紧张。因为对我而言,大学是美好的又是未知的。
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着,学校开学了,同学们陆陆续续报到完,搬好宿舍,真正的大学生活开始了。第一堂课让人倍感期待,新老师,新同窗,新内容,新课室,一切都是新的。我依然清晰的记得第一堂课是张青云老师的综英,青云老师一上课没有开门见山的开讲,而是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为什么选择英语专业?为什么选择法大外院的英语专业?”大家的回答让我惊讶,好些同学原来都是被调剂而来的,而有些同学则是因为英语系的教学方案——双学位而来,只有极少数第一志愿是英语为了学英语而来,而我就是那极少数之一。后来事实也一如开始的回答一样,大部分的人选择了法学,不管是双学位、读研还是工作。在法大,外院属于一个不被重视的学院,甚至曾经一度被定位于为法学服务的一个附属院,我想这让多少外院人倍感心酸和委屈,这也是法大的一大损失。诚然,法学是法大的特色和主导学系,但未来学校的发展应是综合性的,真正的兼收并包的综合性大学应是百花齐放而不是一枝独秀。而且外院的学生并不比任何其他院的学生差,他们往往更勤奋、更坚韧,因为他们知道,要想突出、抓住机会就得比其他院的学生付出多一倍甚至两倍的努力,尤其以外院的“娘子军”为典型,所以他们高分通过司考,高分被北大、人大、北外甚至国外名校哥大录取也就不足为奇了。
众所周知,外院女多男少,“阴盛阳衰”,但这并不代表男生就是弱者。相反的,正因为少,才让外院男生显得尤为团结,而且尤其懂得“怜香惜玉”。在外院有一句话“女生当男生使,男生当畜生使”,这话虽是戏谑,但却道出了外院的真实境况。不过只要有男生在,女生绝不用“当男生使”,而男生则很爷们的当起了“畜生”。也正因为男生这般任劳任怨,才深的外院女生的欢迎,绿荫场上每每有男生的比赛从不会缺少女生们的尖叫呐喊。这就是外院的集体,一个团结的集体。
在外院,我经历了人生中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竞聘班干部面试,第一次社团面试,第一次主持英语演讲,第一次聆听大学讲座,第一次外出旅行,第一次在校运会获得1500米名次,第一次失恋,第一次和同学伟光去喝酒喝到面红耳赤,第一次给外宾当起翻译,第一次实习,第一次去广东中大交流,第一次去香港访学,第一次求职,第一次拿到offer······这些“第一次”组成了我在外院的点滴,成了我人生中的宝贵记忆和财富。
离开了法大,仍不忘法大,更不会忘记培育我四年的外院:那些年曾鼓励过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那些年因无畏而猛闯的青葱记忆,那些年不是一起追过而是默默暗恋过的女孩,那些年一起谈天说地一起“指点江山”的哥们朋友。正如法大人给法大的一个誓言“四年四度军都春,一生一世法大人”一样,我想对外院说“四年四度军都春,一生一世外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