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向楠,2005级本科生,现任职于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
生活中的我,是喜爱看电影的。一部好的电影于我,可谓可遇而难求。当然,这里的好,我也只是指我所钟爱的那一些。电影有很多类,当下流行的便是各大影院争相上映的3D大片。这些电影确实给人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上的盛宴。我呢,也偶尔参与其中,不失为打发闲暇时间的娱乐消遣活动。但看过之后,这些影片也如过眼云烟,更如水过地皮湿般渐渐蒸发。幸好,生活中尚有一类电影,以其平淡的叙事方式,细致入微的描绘手法,揭示着生活中的边边角角,诉说着社会中的林林总总,常会在不经意间给人以警醒,那些影片即是我的最爱。
是的,一部好电影的魅力在于它会唤起我对生活的认知或是深层次的记忆:画面,对白,情节等等。其实,剧情影片是个很玄妙的东西,因为它所囊括的反映生活细节的片段总是在一不小心时唤醒你对某个成长阶段的感悟,从而多米诺骨牌般荡起一连串的念想。你可以说我小资,我欣然接受;你也可以说我矫情,但我想每个人都在炫耀着自己生活中的戏剧性吧;又或你可以说我故作高雅,那我就高雅一把又如何呢?
依然清晰地记得,大学时陈向荣老师的电影欣赏课以及语言文化宗教课便是让我无法透彻诠释却又难以释怀的。课程中那包罗万象的素材,以其涉猎范围极其宽广的角度和点滴细密的手法,带给我一次又一次的视觉冲击和思维冲击。无论从《The Bible》系列电影到《Schindler's List》再到《To End All Wars》,还是从《Somewhere in time》到《Death and the Maiden》再到《The Passion》,每部电影都以她们新颖的内容题材和细腻的电影技法深深触动着我的内心。大概五六遍了,我辗转于这些影片的情节与画面之中:碧绿的青山,宽阔的牧场,淳朴清新的文秀埋葬于大山之中;凌乱的街道,灰暗的天空,沉重的音乐遮盖了犹太人的遍地哀鸿;异国文化的冲突,灵魂的高尚与卑微,日本兵集中营响起赞美诗“奇异恩典(Amazing Grace)”等等。短短的两个多小时的课堂里,每部影片的毫无征兆及其蕴藏的惊喜或是感慨,都向我们昭示了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措手不及。电影主人公的经历,在短短一部影片中,伴随着若隐若现的音乐,用青春作为代价续写着一种真实的凌厉,人们称之为美丽残忍并充满变数,人们称之为天籁中凋谢的青春。
简简单单的一部影片,告诉了我们青春的意义是怎样的,告诉我们生活的真理是怎样的。如果不是教会我们如何成长,便是让我们日渐堕落。人生也总是在这种矛盾中徘徊前进着:离开的,归来的;放弃的,坚持的;失去的,得到的;渴望的,拥有的……
正所谓“文化不分国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要是有教育意义的、富含人生思考的,就是陈老爷子所追求的。我深爱着老爷子推荐的影片,每一部片子都积聚了一点又一点的哲理,如人性考验,理想追寻等等;每一部又宣示着人间真善美、爱情,抑或残酷的社会现实等等。而剧中的情节则负责把这些点与点连成一条条线,从而形成了人生课题。点线相依,复杂多变,人们又怎能奢求在短时间内消化呢?它们是社会一角的剪影,是日常生活的缩影,善于从中发掘世间道理于己有意义的东西,才不枉作为陈老爷子学生中的一员。我知道,他收藏的影片是海量的、高端的,即使其中精选出来的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在课堂里放完。
关于陈老爷子的一切,是关于青春的一切,也是关于人生的一切。
5月的天。晴空,立夏,假面,大朵大朵的云。
5月的我。追忆,回味,微笑,继续怀念着B段一层的某个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