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S-CUPL

专题栏目

20周年院庆

那时年少/蒋美蓉

外国语学院 2014/10/30 19:52

 

作者简介:蒋美蓉,女,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2001级校友,在校期间曾任记者团外联部部长,校报记者兼责任编辑。2006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英国文学及法学双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获Juris Doctor学位;2009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获得Postgraduate Certificate in Laws。香港执业律师,现为Baker & McKenzie 香港分所融资部门律师。

或许是时间略微久远了,或许是离开法大之后的日子总是被忙碌占据着而对当年的同学疏于联络,已经许久不曾触碰那段大学时光的记忆了,直到收到男神师兄的邀稿,要我回忆一些当年在外国语学院的事儿,来纪念学院建院20周年的盛事。尽管脸皮很厚,尽管ABC的排列组合已然令我对于那千万汉字的复杂运作产生疏离感,可是他的请求却还是不敢拒绝。换作当年的自己肯定想了好多招来对付他了吧,不过现在的自己却很知道反正到最后也是逃不掉的,又何必挣扎

当年很多老师说你们若干年之后记得最多的肯定不是我讲的专业上的东西,而是我讲的琐事或者笑话。这话这么多年后被我证实是真的。大概老师教的就算没有95%,至少有90%已经还给他们了,可是却记得有个老师郑重其事地告诫我别用小聪明学习,因为那只会导致根底不扎实,也记得我仿《沁园春·长沙》写的关于逃课的声泪俱下的“深刻”检讨。也还记得当年大我两届的女神学霸师姐劝过我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把眼界放得开阔一些,也还记得当年大我一届的学霸师兄安慰过我只要大方向正确,绕一些弯路有何不可?!这些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师长的教诲伴随了我多少年,就鞭策或鼓励了我多少年,尽管他们都未必记得了。

外国语学院,较之其他学院,是个小集体。因为是小集体,不仅每个年级的人都会彼此熟识,各个年级之间也总是很熟悉。大一大二的时候我总喜欢跟在师兄师姐后面,还记得跟着师兄师姐去安徽灵璧实习的时候那段被师兄师姐呵护着的欢快日子;待到大三大四的时候,又享受着一群师弟师妹左一句右一句小师姐地叫着的亲切。不过这种觉得彼此很熟识的自信也曾让我窘迫得只想瞬间消失:有次学院里举行讲座要我发言时,当我很自信地回头对坐在后面的同学说着相信在座的很多人都认识我(以为底下坐着一群师弟师妹)却发现出席的大多不是外国语学院的师弟师妹的时候,人生中第一次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这些同学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使我的大学生活充满了酸甜苦辣,没有了他们,那时的生活就等于没有了滋味。虽然毕业之后各自奔波疏于联络,但相信那时候年少的我们付出的都是自己的真心,而这些真心,无论何时何地,想起来都是温暖的。

离开法大便来到了这个一人不识、语言不通的地方,生活瞬间被无休止的功课、比普通话更复杂的方言以及工作后没日没夜的加班和比之穿“Prada的恶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女合伙人的“折磨”所占据。所幸的是在那些师长的教诲和那些年彼此真心的友情下成长的我并不脆弱,当觉得自己被压力逼得喘不过气来,还能洒脱地说声那都不是事儿!最后,对着那些正在乐活着的同学们说声“Yay, Let us rock the world!”对着那些正在遭遇人生低谷的同学们说声“Hang in there! Life is up and down, but it comes back around!” 对着那些还在学校里奋斗的师弟师妹们说声:“Life is a great big canvas and throw all the paint on it you 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