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S-CUPL

校友风采

专题风采

“法大涉外法律人”校友论坛第七期:从法大走向联合国——王志庄的国际组织工作之路

外国语学院 2025/10/14 10:11

 

在国际舞台的聚光灯下,有一众中国青年正以专业素养与全球视野,参与全球治理,传递中国声音。他们中的许多人,正是从中国政法大学的校园起步,走向世界。此次,让我们走近我校外国语学院优秀校友王志庄,聆听她如何从一次偶然的机会出发,一步步走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为国际事务的积极参与者。

 




 

01

图片      

一次志愿活动

开启国际视野

图片      


     王志庄投身国际组织工作的历程,起始于其研究生二年级时辅导员所推送的一则志愿活动信息。该年暑假,她参与了一场国际会议的筹备与服务工作,首次接触到全球性议题,自此与教科文事业建立起深厚的联系。此次经历不仅促使她在教育领域开启职业生涯,更让她借助北京市教科文协会、教育部下属的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等平台,积累了丰富的国际活动经验,为其日后踏入联合国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02

图片      

从实习走到职员

扎根教科文组织

图片      


     2016年,王志庄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设立的公派国际组织实习项目,获得了宝贵的国际工作机会,顺利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外关系部门开展为期一年的实习工作。在实习期间,她展现出出色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后续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三年的持续努力和业务积累,她凭借在项目协调、国际谈判等方面的突出表现,于2019年正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聘用,成为该组织的一名正式工作人员。

     如今,担任对外关系局局长助理这一重要职位,她主要负责协调教科文组织与189个会员国、联合国系统内各专门机构以及其他重要国际组织之间的日常联络与战略合作,在推动全球教育、科学、文化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关键的"外交枢纽"作用,是确保组织高效运转的核心力量之一。

03

图片      

回顾国际组织工作

深刻总结三重素养

图片      


     回首近十年于国际组织的工作历程,王志庄归纳出三点深刻感悟:其一,语言作为核心工具,不仅要运用娴熟,更需领悟其背后的文化差异,以达成有效沟通;其二,专业乃安身立命之根本,参与国际事务者应具备宏观框架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三,规则与流程是工作的保障,严谨的文件撰写能力与流程意识可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她特别指出,于中国政法大学所接受的法学教育背景,使她更早树立起对待规则、语言的严谨态度。


图片      

未来展望

青年参与

图片      

当前,联合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多重挑战与迫切的改革需求,全球治理体系正处于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重要历史进程中,王志庄特别强调,她殷切期望看到更多胸怀理想、具备国际视野的中国青年能够勇敢地走向世界舞台。这不仅能够为青年才俊的个人职业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他们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可持续发展贡献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与方案。这种双向的良性互动,既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能让中国青年在国际实践中得到更好的锻炼与成长。

从中国政法大学的课堂到联合国总部的会议大厅,王志庄用她十余年的奋斗历程生动诠释了“始于兴趣,成于坚持,终于使命”这一人生信条。从最初对国际法的浓厚兴趣,到日复一日的刻苦钻研;从校园里的志愿活动到国际舞台上的实战演练;从一名普通法学生到国际组织重要角色的华丽转身——她的每一步都印证着专业成长与使命担当的完美结合。王志庄的故事不仅是一部个人奋斗的成长史,更是一封写给当代青年学子的时代邀请函——以专业之力,赴时代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