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阎冠竹,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2009届校友,先后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法学院。现就职于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法务部,支持咨询部业务和数据合规业务。
1. 请问师姐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为就业做了哪些相应的准备?您对于我们未来的就业方向以及相关就业准备(特别是职业技能方面)有什么建议呢?
我们要重视大学阶段的学业问题。作为学生,学习是我们的主业。即便是在大学期间,我们也不能放松对于学习的要求。而是否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也是用人单位招聘时重要参考标准之一。相信经历了高中三年紧张的学习以及高考的磨练之后,大家都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希望大家能够运用好独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学习的过程也是知识的积累过程。学习的内容除了专业必修课知识外,也需要拓展辅修专业、第二外语、通识课等有关知识。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学习是首要的,这既是对专业知识的积累,也是职业技能的储备。大家在校期间要认真学习并且锻炼专业的思维方式,增加多方面知识的积累、扩大涉猎领域的范围。
在职业技能方面,大家要注意锻炼日常交流的沟通能力,能够逻辑清晰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果学有余力,可以积极参加有关比赛,从中可以提高演讲能力和谈判能力。除了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外,娴熟的计算机操作是基本的工作技能,比如Word等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功能和特殊功能的熟练使用等;还要积极关注新的“生产力工具”,例如对AI工具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随时关注自己专业领域的相关前沿性工具,以更好地辅助自己的工作。大家还可以借助学校的社团活动以及有关课题项目的研究,锻炼个人的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另外,学习积累过程中,需要大家掌握一定的法律翻译和法律检索技能,提升自己的文字功底和项目管理能力。
除了前述技能学习外,我希望大家关注和学习情绪管理,减少内耗,培养稳定的情绪。生活是一场体验,如何过好自己的一生重在自己的选择。“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放弃与他人比较的执念,只与自己争胜、做更好的自己。人生是旷野而不是单一的轨道,希望大家能摒弃对外界评价的执念、探索未来的多种可能,做自己人生的“掌舵人”。
2. 师姐觉得本科法学基础和研究生法学学习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法学知识的积累呢?
本科的法学学习主要是整体的法律基础学习,而研究生则学习的主要是专业方向的法学课程。就法学知识积累而言,除了利用在校期间上课听讲外,司法考试备考也是个学习和巩固法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此外,在工作中就具体法律的专研,对具体法律问题的研究,都帮助我进一步积累了法学知识。法律是变化的、不断出新的,这就需要我们随时都要学习、研读最新的规定、解释和案例。
3. 师姐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校园生活以及参加过的活动吗?
在我的校园生活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我的交换经历。我在大三期间去中山大学翻译学院做交换生,在研二时去台湾中正大学交流。在这两次交换经历中,我不仅结交了许多外校好友,与他们一同度过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时光,同时也开阔了个人眼界,游览了许多风景,见识了许多新鲜事物。
其次是我的志愿活动经历。我在大学期间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在众多志愿活动中开阔眼界,发展自我,收获了更加精彩的大学生活。志愿活动的宗旨即“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参加志愿活动不仅能帮助他人,也可以让自己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收获满足感和成就感。
第三个方面是有关模拟法庭的经历。我曾经参加“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在活动期间,我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收获了友谊;同时收获了个人的成长和一段难忘的比赛经历。法大会组织许多有关模拟法庭的赛事,有能力有意向的同学可以积极参加。
4. 请问师姐是以什么途径找到了合适的法务工作?校园招聘和社会招募有哪些区别?
如果是应届生,可以关注各大企业发布的校招活动以及管培生计划,也可以在公司实习中积累人脉资源,了解招聘途径。我本人是在社会层面的招聘上,通过校友、前同事和朋友的介绍转到了公司法务的工作。在社招层面,跟一两个猎头保持较为良好的联系,也可以借此找到合适的优秀企业。
社会招聘和校园招募在参考标准方面有所不同。社会招聘更多是一种双向选择,会更注重考虑面试者的条件与公司的需求是否匹配,面试者与团队是否契合等;而校园招募则更多择优录取,会考量面试者的个人绩点以及综合素质。
但无论是哪种途径,我们首先要做的还是关注自我成长,只有个人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自己才能有更多的选择权。
5. 请问您觉得在法务部工作与在律所工作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如何确定法务和律师这两个方向哪个更适合自己呢?
我建议大家在毕业之后可以先去律所工作一段时间。首先,与公司法务相比,律所招募的人数会更多,通常薪酬也不错。其次,律所是一个非常好的“职业培训机构”,通常会有很好的“传帮带”的传统,可以跟着高年级律师或者合伙人在实务工作中学习、打磨工作技能和工作习惯。最后,律所通常比较忙,工作量大,这也意味着在同样的时间里,你作为一个新人得到的磨炼更多,得到的提升也更高,进步也更显著。
至于要选择法务和律师哪个方向,可能不同个人的不同阶段,答案都是不一样的,还需要大家在实习和工作的过程中不断体会,慢慢摸索,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6. 请问师姐,我们外语专业的学生在本科辅修法学期间,怎样才能争取法学相关实习机会呢?
总体来说我了解的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公开途径,可以随时关注一些实习公众号,例如“实习僧”等,或一些你心仪的律所和公司的官方公众号,在公众号上寻找与法学相关的实习岗位;另一种则是通过校内资源,利用好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从身边的校友、社团的法学院的同学那里获取有效信息和实习资源。
7. 请问师姐在外企工作有什么感受呢?(比如外企更看重哪些个人品质和工作能力?)
我以在施耐德电气工作的相关经历为例,简单说一下我的感受。我觉得,作为一家大企业,施耐德经营运行得十分严谨合规且各方面配置齐全,拥有自己的工会、志愿者协会等组织。在人才管理方面,公司非常关注员工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有年度必修课、Digital Boost、内部轮岗等丰富的培训资源,同时非常重视对年轻员工的培养,致力于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施耐德电气连续多年入选年度最佳雇主榜单。外企的工作时间主要视公司、部门情况而定。加班通常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外企的加班相对较少,更益于work life balance。同时,大型外企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通常较好,尊重多元化和女性领导力发展等。
外企通常非常看重应聘者的学业背景、工作经历、专业能力和英语能力。外企法务部的校招岗位较少,在社会招聘中会通过熟人介绍、猎头介绍等形式,也会在公司官方招聘公众号上发布岗位信息,有想法、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在毕业以后关注一些社会招聘信息,为自己创造更多机会。
8. 请问师姐对于工作选择和变更有什么可以分享的心得吗?
对于工作的选择方面,我建议刚毕业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选择大公司工作。相比较而言,大公司的后台支持(如IT、HR)更加健全、制度管理较为完善,有自己较为成熟、合规的运行框架,更有利于职场新人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获得更好的劳动者保障。小公司的后台支持相对不足,但也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优点,最终还需要结合公司情况、岗位情况和自身情况综合考虑。
我曾经也有过职业变更的经历。之前的工作内容、专业方向、薪资情况都会对后来选择工作时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决定变更工作之前,我们要慎重考虑每一次选择对日后的影响。
按计划行事或选择“脱轨”无所谓对错,但需要在选择前思考清楚可能的影响。只要保持好奇心和坚持终身学习,生活就掌控在我们手中,每条路都会走出鲜花遍野,无限风光。
文字:韩昕格 阎冠竹 高彩娜
审核:许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