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法律·翻译”系列读书活动(二)

信息来源:外国语学院  发布日期:2021-12-20 15:07  浏览次数:

2021年12月16日下午,由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所和翻译所联合组织的“语言·法律·翻译”系列读书活动第二期于科研楼A920顺利举行。本期阅读书目为Norman Fairclough的经典著作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

本次活动采取学生联合领读的方式,领读人包括陈可欣、吴雅君、刘力玮、蔡心怡、高嘉楠、王逸宸和司雨晴。聂骅博士担任主持人,叶洪教授担任嘉宾点评。此外,王冬梅副教授和线上参会的诸位老师、同学亦陪伴大家度过了两个多小时的阅读旅程。
  活动伊始,聂骅老师点明了该书在批评话语分析领域的重要地位。随后,六位同学以言简意赅的方式就书中的核心概念、观点、研究方法等展开汇报。首先,陈可欣总结了General Introduction的主要内容,即Fairclough批评了当时话语分析存在的问题,引出了其有关批评话语分析三维框架中的核心概念,并对自己书中的论文进行了反思。随后,吴雅君概述了Paper 1的主要内容:话语分析应以批评为目标,即在考虑微观、宏观因素条件下对影响话语的因素和话语产生的效果进行解释,并揭露其中的自然化现象。刘力玮介绍了话语再现的五个参数以及它们在新闻报道中的语用功能及社会效应,并从意识形态和话语、社会结构的关系两方面讨论了Fairclough的意识形态观。接着,蔡心怡指出了Section B部分的核心思想,即话语实践的变化是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嘉楠以第七篇论文中的政治节目为例,讨论了其中的意识形态和身份建构。此后,王逸宸介绍了Section C的主要内容,即Fairclough采用案例研究的形式对社会研究中的语篇分析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考察,强调互文分析对揭示语篇中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凸显其在语言和社会语境间所起的中介作用。最后,司雨晴介绍了Section D的主要内容,在这部分中Fairclough主要探讨了教育领域中权力与语言的关系,他认为意识形态等在语言中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因此培养语言意识、对话语及社会实践进行独立地反思对于实现民主与解放思想都十分重要,同时,他通过对语言意识与批评语言意识的对比进一步说明了培养批评语言意识的重要性。
  会中,聂老师就同学们未能充分阐明的问题进行了补充,并耐心解答了同学们在阅读中产生的困惑。同时,聂老师希望同学们在此次读书会后能够继续思考Fairclough展开文本分析的具体方式且予以总结,并强调了阅读案例的重要性。王冬梅老师则从翻译学的角度为同学们理解意识形态、批评等概念提供了新的视角。

同学们分享结束后,叶洪老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首先,叶老师结合自身经历,以风趣幽默的口吻阐明了批评话语分析中的三个重要概念,即equality,empowerment,emancipation。随后,叶老师分享了如何在二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意识,以及如何把学生从写作套路中解放出来。最后,叶洪教授和两位领读同学简要介绍了批评话语分析领域的前沿理论,包括批评隐喻分析、话语空间理论、和趋近化理论等。
    随着2021年的结束,本学期的读书会也缓缓落下帷幕。最后,愿读书不止,下学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