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教授午餐会第7期】 田力男谈“人生选择——To be or not to be”

信息来源:外国语学院  发布日期:2019-03-28 13:36  浏览次数:

2019年3月19日中午,新学期第一期教授午餐会在国际交流中心听风厅举行。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田力男教授与六名同学共进午餐,共同探讨了关于人生选择——“To be or not to be”这一话题。

(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田力男教授做客第七期“教授午餐会”)

田力男教授从主题“To be or not to be”谈起,希望与同学们讨论人生选择的意义及重要性。她认为,一个人关于自己的定位和未来方向至关重要,自己以后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后的生活过得如何……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探究的,也是大学生应当关注的灵魂层面的问题。当代学子正值青春,大都有一腔热血,要潜心思考自己的未来发展,思考自己对社会以及对国家的用处。

田力男教授询问了在座同学的专业情况,鼓励大家提问,并对同学们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就语言学习而言,有同学提到,自己想出国留学,但在英语学习上始终不得要领,听力和口语不知如何提升。对此,田力男教授说:“学习英语乃至其他语种首先要明白自己学习的需求,即自己为什么而学。”语言学习一般可按动机分为两类:工具型和文化浸入型。不同的学习动机对应不同的学习方法。纯工具性的语言学习重点在于强化知识记忆,基本方法是多听多练、做大量模拟题。但更有益的语言学习应是文化层面的学习,以英语学习为例,即需要充分了解英语使用的思维逻辑和英文写作者的思想意识。英语学习更多是出发点及态度的问题,出国或者考级只是学习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想要学好外语,需要理清学习目的,掌握用与学的辩证关系,即学习外语不是完全为了达成某种功利性目标,而要在学中用、用中学。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外文文献、观看无字幕外国影视作品、与外国友人多交流等方式,以实现学以致用的效果,“我希望同学们能做有思想的语言学习者,即具备文化意识和专业维度,敢于思辨、乐于思辨。”

有同学表示父母要求自己大学期间专注学业,但自己想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此,田力男教授建议,父母的提议可以考虑,但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不盲从也不盲目排斥。大学四年时间紧迫,课业繁重,但必不可少的是要考虑自己的未来职业方向,搞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真正喜欢什么、自身价值在哪里。为制定清晰的定位和发展目标,需要对自己进行诊断,通过自我了解、听取周围朋友的意见以及与老师积极谈话等方式,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进取方向,锁定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田力男教授鼓励大家走出校园,见识社会,接触自己有兴趣的领域,为人生方向和职业选择的确立做充分准备。

席间,还有同学提出关于阅读的困惑,田力男教授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自己的观点。“读书最要紧的是知道该读什么样的书”,田力男教授建议同学们广泛涉猎经典著作,特别是哲学类书籍。她认为,哲学使人安身立命,读哲学能使人更好更高地看待人生。田力男教授向同学们推荐了一种读书方式,对于自己感兴趣、有启迪的一类书籍,除阅读书目本身外,还可以读相关评论和引用,有的时候甚至可以从某一条有影响力的评论本身读起,这样能够帮助阅读者在读书和思考的路上走得更远。同时,她告诉同学们:“读书是没有界限的,要多方面阅读,阅读的多元化有助于打开思想禁锢。阅读最重要的作用是提升读者的人文修养,帮助其成为一个有思想、有道德、有情感的真正的人。”

针对法学学科学习,田力男教授指出,要打开自己的思维,不要局限于现有的学习模式和就业选择。她说:“法学是一个社会学科,法学学习不能脱离社会。法科学习者要增强自身能力,开拓法学视野,通晓中国乃至世界的法治规则,逐步具备处理国际法律事务的能力,努力成为符合国家要求的法治人才。”田力男教授鼓励同学们在确定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开发自己,树立标准和旗帜,弥补自身不足,一步步向理想靠拢,争取做到“一精多会,一专多能”。

教授午餐会是学生处和后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推出的一项新型师生交流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七期。活动希望搭建师生近距离沟通的桥梁,倡导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畅谈,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实现思想碰撞和情感交融。“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处”和“尚学法大”微信平台将持续为同学们提供教授午餐会的活动通知和报名通道,并分享相关活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