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招生季——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招生推介

信息来源:外国语学院  发布日期:2020-07-14 22:57  浏览次数:

一、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概况
    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前身为1994年成立的外语系,2002年正式改制建院。目前学院设有英语、德语、翻译三个本科专业和一个外国语言文学学术硕士点(MA),包括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和翻译专业硕士(MTI)。学院下设五个管理教学科研活动的研究所、三个教研室、五个研究中心,是我国外语、尤其是法律外语复合人才培养与教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外国语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人数达到100人,副高级职称占比46%;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60%,具有海外学缘的教师占比19%,具有半年以上境外访学或工作经历的教师占比77%,大部分教师具备交叉学科学习与研究背景。学院教师不仅承担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及全校英、德、日、俄、法、意、西、拉丁语种的公共外语教学重任,还活跃于法律语言学、法律文学、法律翻译、音乐文学、外语教学法、前沿翻译理论等科研领域,承担或已完成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科研成果显著。近五年来,外国语学院教师共发表论文445篇,出版著作68部,项目78项;多名教师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北京市师德标兵、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学院先后荣获中国政法大学“优秀教学集体”、北京市“先进教职工小家”和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

(荣誉证书和奖杯)


二、培养目标
     外国语学院是一所学科特色鲜明、语种齐全、师资雄厚的学院。秉承“中外并蓄、德业兼修”的院训,坚守“开放办学、严谨治学”的办学理念,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包括:
1、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前沿动态。
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可以在本学科及跨学科领域产出创造性、高质量的成果。
3、采用“外语+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既具备较深厚的人文素养,同时又掌握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培养能够胜任学术研究、翻译、外事、外贸、涉外法务等工作的具有国际交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学院重视内涵式发展,坚持国际化、开放式办学思路。学院的教学资源不断优化、教学条件不断提升,“模拟国际会议同传实验室”和“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广泛用于同声传译、交替传译、国际会议模拟、口译工作坊等日常课程和活动中。

(口译实验室、同声传译室)


    学院邀请国内外学界和业界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及参加论坛已成常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术活动使学生视野更加开阔。

(各类讲座、论坛)


三、学科简况
    我院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实行“双轨并行制”,一方面,作为语言文学学科,向其他语言类名校看齐,努力夯实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本体,持续发展语言学科的基础和传统方向;另一方面,结合我校法学优势,深入培育和发展“外语+法律”等交叉学科群,主要包括法律语言学、法律翻译、法律文学研究等,以打造鲜明的学术亮点和有潜力的学科增长点。
学科优势如下:(1)注重学科之间的交融与并行发展,开展语言学、翻译学、文学与其他学科(尤其是法学)的跨学科、多视角研究,法律语言学、法律翻译目前在国内学界处于领先地位,法律文学、音乐文学也呈现出迅速上升的态势;(2)师资团队具有外国语言文学与法学的跨学科学术背景,已产出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3)具有英语、德语、俄语、法语等多语种优势的活跃的教学研究梯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

四、研究方向
1、英语语言文学
1)英美文学
  本方向主要研究英美主要作家、作品及流派,注重文学理论与经典文本的结合,关注国内外英美文学研究动态与发展走向、以英美法律文学、英美音乐文学和英美女性作家研究为特色。
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本方向研究普通语言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英语教学法、二语习得、英语测试学、文体学、应用语言学、法律语言学等,以法律语言学研究为特色。
3)翻译理论与实践
  本方向立足于英汉语言和文化的对比,从语言学、文学、法学等视角,以法律英语翻译为特色研究,翻译学和法学交叉融合,对接国家法律战略要求,服务社会实践,同时加强对学生口译与笔译的能力培养。
2、德语语言文学
1)德语语言学
  本方向以普通德语和法律德语为研究对象,在了解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语言的结构、性质、社会功能、在专业领域的运用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为研究内容。教学中通过对语言学基础理论的阐释和基本方法的讲解,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学的科学方法来观察现实世界的语言现象,对观察到的语言问题进行思考,借此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论水平和语言分析及逻辑思维能力。
2)德语文学
  本方向以德语文学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德语国家作家作品研究、德语文学史与文学理论,研究特色体现在德语文学作品的汉译研究、中德文学的比较研究、德语文学与法律研究方面。教学中通过对德语文学基础理论和经典文本及译本的系统讲解,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德语文学研究的历史与发展趋势,掌握德语文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以及不同体裁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论素养和分析研究能力。
3)法律德语与翻译
  本方向在了解对象国法律体系的基础上,以对象国的法律为载体而进行德语法律翻译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德语法律翻译理论、翻译技巧、翻译实践、特别是法律翻译,包括对法律文本及法律文学中涉及法律文本的理解、再表述及翻译。
3、法语语言文学
1)法律法语与翻译研究
本方向在了解法语国家和地区法律体系的基础上,以法语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为载体进行法律翻译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法语国家和地区法律制度研究、法律翻译、笔译、口译、经贸翻译、法律法语、法律语言学、法律文学等方面。
  本方向开展跨学科的复合型研究,涉及法语翻译实践、法国和加拿大的法律体系、主要部门法、法律翻译等领域。
4、俄语语言文学:
1)俄语法律翻译
本方向是在了解对象国法律体系的基础上,以对象国的法律为载体而进行俄语法律翻译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俄语国家法律制度研究、俄语法律翻译理论、翻译技巧和翻译实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俄语法律文献,研究法律文件的词汇、语句、篇章的特定表现形式、言语规范及言语规律。
2)俄语国家研究方向
本方向是在国情学和文化学的基础上,以俄语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为载体而进行的区域与国别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俄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研究、中俄法律文化对比研究、上合组织研究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区域与国别研究能力。
5、翻译专业硕士(MTI)
    本专业采用实践研讨式、辩论式、职场模拟式教学方法,强化案例教学。法律口译类课程运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如网络技术、口译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设备开展;法律笔译类课程采用项目式授课,将法学类职业翻译工作内容引入课堂,运用笔译实验室或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加强法律翻译技能训练的真实感和实用性;另外,聘请是实战经验丰富的高级译员或与法律翻译相关的专业人士为学生上课及开设讲座。
重视实习实践环节。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要求学生在学期间至少有15万字以上的笔译实践和不少于200磁带时的口译实践。
成立导师组,导师组培养与导师个人指导相结合。导师组由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正、副教授和公检法等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专家组成;实行校内导师与实务部门的校外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的双导师制。

五、培养成果
     近五年来,我院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8人次,在国际会议上作口头报告8人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50人次,在国内学术会议上作口头报告25人次;公开发表55篇论文(含译文);7人荣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称号,7人荣获国家奖学金,1人荣获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奖学金;1人荣获全国法律英语演讲大赛一等奖,1人荣获中国辩论公开赛全国亚军及“最佳辩手”称号,1人荣获“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华北赛区一等奖及全国二等奖,1人荣获“普希金与俄语”国际远程奥林匹克比赛三等奖;30人次赴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俄罗斯、奥地利、罗马尼亚等国家交流、学习、实习,其中不乏攻读法学学科,取得学位的学生。
 

(学生参加各类学术、实践活动)

  
(学生赴海外交流学习、攻读学位)


    “法律+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使我院培养的学生在公务员、银行、律所以及企业等各个就业层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国家公务员和包括北京公务员在内的地方公务员考录中脱颖而出,被外交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北京公安局、北京地税局、上海边检、上海消防支队、地方法院、检察院等国家、地方政府机关录用;多名毕业生分别被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首都对外经贸大学录取,攻读博士学位。历年来,我院研究生就业率始终保持100%,所培养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欢迎报考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欢迎加入外院大家庭!